第六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分會場活動昨(19日)在珠海容閎學校成功舉行。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翀、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長程鵬、珠海市香洲區教育局局長朱秀湖、珠海華髮集團有限公司紀委書記黃劍勇等領導嘉賓蒞臨現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中小學校長、熱心教育人士等千餘名參會者,彙聚在珠海容閎學校,在觀賞學生作品、觀摩常態課堂、參加專業論壇等豐富多彩的真實體驗中,實地感受一場鮮活的融合育人實踐。
教博會珠海容閎學校分會場以“科學藝術勞動之融合·創造·生長”為主題,聚焦“五育”融合時代的教育課題,關注完整的人的培養,把學生科學探究、藝術審美、勞動價值觀等素養培育融為一體,以有形、可感、互動的方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分會場展出了聲控機器人、智能寵物餵養器、天宮機器人、封泥、篆刻、泥活字、木版年畫、陶藝、紮染等學生作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教育盛會。
不斷有觀眾“打卡”的《珊瑚島之夢》是今年5月在珠海大劇院展出的優秀學生作品。魏濤老師聊起這幅作品也是滿滿的自豪:“這是六個年級共同創作的立體作品,其創作以立體構成、色彩構成要素為立足點,引導學生在對比、漸變、近似、特異等組合變化中探索視覺規律,開展藝術啟蒙學習。”
動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手腦協同能力,還在集體創作中嘗試與合作者相互接納與包容,培養了合作能力。這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檀傳寶的教育理念十分契合。作為分會場專業論壇的演講嘉賓,檀教授表示:“五育融合的時代,強調的便是‘融合’,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是不分家的,需要從完整的‘人’出發去構建教育的每一個環節。”
另一邊的動態美術展區也好不熱鬧,許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伴下也動起來手來,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帶給手工藝技法“金石鍛造”的魅力。今日現場的金石鍛造活動,是珠海容閎學校“喚醒·生命”藝術課程的延伸。製造的金屬樹葉實際上是颱風災害後的“喚醒”,孩子們撿回一根根折斷的樹枝和掉落的葉片,重新鍛造出新的生命,成就一棵生命之樹。
在科創成果展示區,學生們一邊演示自己的作品,一邊像“小老師”一般向現場觀眾細緻地講解設計思路。50多項科創成果,充滿了奇思妙想。
一次室外安裝空調的經歷,啟發學生武泯譯、倪瓚和李鈺珊設計出“第三只手”。這個能系在腰間的高空作業智能工具收納包,能精准分類及回收工具,大大提高戶外高空作業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讓參會的家長忍不住誇讚:“只有觀察生活足夠細緻,才能創作出這樣高實用性的作品。”
下班後能吃上一頓熱騰騰的飯菜,是多少打工人夢寐以求的治癒。容閎學生們基於語音識別及內置菜單控制研製出的智能調味盒吸引了在場不少年輕人的注意力。“這調味盒是怎麼個智能法?”“用它就能精准調配佐料製作出美味的飯菜嗎?”
通過孟憲超老師一番深入淺出的講解,原來這是個對烹飪菜鳥非常友好的“偷懶神器”。調味盒通過固定菜品調味料定量搭配、提示投放順序及時間。語音控制單一調味料取量等方法,讓初學者在做菜時也可以像大廚一樣,做到遊刃有餘,做出可口菜肴。
展會現場還有很多好玩的專案:中國傳統活字印刷中的“泥鑄活字,用現代手法展示古老手工印刷技藝的雕版印刷,甚至還能體驗水火箭的發射過程。讓非常專業精深的藝術和科技,呈現得如此靈動活潑,不得不為老師和孩子們的創造力點贊!
廣州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聶亞昆特意從廣州趕到容閎學校分會場,他看完展覽後對容閎學校表達了充分的肯定:“容閎學校的課程充分展示了民族性、時代性、趣味性和創造性,將研究和實踐充分結合到了一起,值得借鑒。”
華髮教育旗下學校和幼稚園的美術常態課堂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傳統手工藝技法融入教學課程。在版畫課堂現場,孩子們動手雕刻、印製,在印版上放飛想像,體驗不同色彩的混合和層疊,領略版畫中自然簡潔、樸實雅拙的美。
李琦老師指出,版畫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而且培養了他們的預見性和想像力。在雕刻之前孩子們需要預想好故事和畫面,再設計出人物之間的黑白關係,是有難度和挑戰性的課程。
不遠處的科創教室裏,老師正在講授《智慧花盆》的構思與設計。科創課程的設計往往離不開對生活細節的體察,一個智慧花盆的設計囊括了動手能力、設計能力和編程能力,需要學生將各個環節打通、吃透,才能完成專案的閉環。
“對科創感興趣的孩子都挺喜歡這個課程,它能運用到各類技能和工具,比如編程計算、3D列印等,讓孩子們吸收到更多新穎的知識”孟憲超老師如是說道。
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高雲峰教授看完學生科創作品後連連稱讚,他非常認可科創課堂在“五育”融合中起到的作用,他認為:“孩子們動手實踐、創作科學藝術作品也是勞動教育的過程,這其中就體現了‘五育’融合。實際上,勞動不需要拘泥於形式,讓學生認識到勞動所能產生的價值才是至關重要的。”
華髮教育還組織學生社團送上了豐富多彩的藝術表演。不僅有學生爵士社團在入口處“先聲奪人”吸引視線,還有精彩的弦樂合奏,讓現場觀眾大飽耳福。在學校園林的涼亭一角,師生們帶來的古琴曲目,悠揚婉轉,韻味深遠,參會者不由得停下腳步,凝聲靜聽。
在容閎學校文體中心二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檀傳寶,清華大學航太航空學院教授高雲峰、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管光海、華髮教育藝術教育總監常曉冰、容閎學校教師優秀教師李超,正圍繞著“科學藝術勞動之融合·創造·生長”進行分享交流。昨天的教博會主會場開幕式上,一位中科院院士分享了“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提出勞動教育是“五育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今天的容閎學校分會場專業論壇,五位專家和老師就這個話題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討。
論壇專家和老師們一致認為,“五育”融合符合教育規律,因為人是一個整體,教育本身就不能割裂。雖然,當下“五育”融合、學科融合還面臨很多挑戰,好在容閎學校已經做了很好的探索。全國還有很多像容閎這樣有遠見的學校,所以,只要努力,還是很有希望的。
本屆教博會設立珠海容閎學校分會場是一個新嘗試,拓寬了珠海學校參加教博會的管道,更好地展示珠海教育的風采。此外,教博會在中小學校園裏邊設立分會場,這裏有課堂教學,有學生活動,參會者在這裏獲得情境體驗,對整個教博會也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珠海容閎學校分會場的籌備和舉辦,凝結了全體華髮教育人的付出和心血。華髮教育公司副總經理黃學軍博士指出,華髮教育為容閎學校分會場所作的準備,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是精心,包括推敲分會場主題、遴選學生作品、籌畫專業論壇、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等,盡可能讓每位參會者來有所獲:二是有心,包括接駁大巴、停車指引、安檢通道、校內講解、後勤保障等,盡可能做到周到和溫馨,讓每位參會者有賓至如歸之感。
在19日下午,針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華髮教育精心設計了兩條校園參訪路線,專車接送,專人講解,讓教育同行們更全面、更深入地感受華髮教育的魅力。
華髮教育辦學二十年,堅持辦高品質和負責任的教育。“科學藝術勞動之融合·創造·生長”是當前教育的大課題也是難點,華髮教育也在探索當中。華髮教育願意毫無保留地分享成熟的經驗和做法,同時,希望借教博會這個平臺,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同行就這個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