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成立儀式暨“全球秩序與國家治理”主題論壇在深圳召開
發布時間:2024-09-19 13:30:07 閱讀數:10968

目前,全球正處於一個人類歷史上的特殊時代,世界各國面臨著政治、社會、經濟、環境、文化等各方面嚴峻的挑戰,這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為應對上述挑戰,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三方攜手,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際,通過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加強優勢互補,全力支持促成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第七所學院——公共政策學院的誕生。

 

成立儀式現場

 

這一舉措旨在與時俱進地加強公共政策領域的學術與實踐研究,培養“融合中國與西方”的一流國際化公共政策人才,為我國和世界應對複雜局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目前,公共政策學院已開設兩個碩士研究生項目——公共政策與城市學,擁有在校生95名。面向大灣區和國家的公共治理需求,學院將繼續拓展公共政策碩士項目(人工智慧與智慧治理、科技與創新政策、衛生醫療與應急管理、環境與氣候政策等方向),城市學碩士項目(城市群發展與治理等方向),以及開設公共政策博士研究生項目。

 

公共政策學院的成立不僅體現了三方對教育事業的長遠佈局和責任擔當,也必將成為推動社會科學創新應用的重要平臺,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區域協同發展中發揮前沿作用。

 

揭牌儀式現場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作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要參與者,需要促進中西方治理智慧的融合。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公共政策的進一步發展建立在全球視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礎之上。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具有立足改革開放前沿陣地、融合灣區、縱貫中西的資源優勢,以創新的的視角觀察政策問題,力求在引領公共管理發展方向的同時,為中國和世界的公共治理領域培養更多的棟樑之才。

 

在此背景下,公共政策學院成立儀式暨“全球秩序與國家治理”主題論壇於2024年9月1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功舉辦。


鳳凰衛視曾瀞漪主持成立儀式

 

「公共政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全球視野和跨文化理解的基礎上,需要融會中國與西方的智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指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立足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依托香港這座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國際大都市,在中西融合方面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文化基因」。為此,他提出對公共政策學院未來的期許,「希望公共政策學院的設立,能夠成為連接國家與社會、香港與內地、產業與政策、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


徐揚生致辭

 

「我們需要在交流中保持著開放的態度與思想,我相信在工業發展、經濟發展等很多方面的真知灼見在中美之間是可以分享的。」芝加哥大學教授、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ames J. Heckman在致辭中指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擁有結合香港與深圳的獨特優勢,在培養人才層面,可以讓更多的年輕學者、專家聚集於此,進行更好的學術研究和知識共享,為學生提供一個創造性的環境——鼓勵學生探索中國與世界政策研究的新路徑,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政府發展、產業政策等公共問題。


James J. Heckman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深圳新興科技的崛起為公共政策學院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他期待新成立的公共政策學院可以關注中國公共政策領域的新問題,幫助中國乃至世界社會更好的發展。

 

James J. Heckman致辭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揚生,香港特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鼇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等嘉賓出席學院揭牌儀式。


揭牌儀式


徐揚生校長(右)為鄭永年院長(左)頒發聘任書

 

作為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鄭永年在致辭中表示,學院承載著對未來的深刻思考與遠大願景。他強調,公共政策學院有三大歷史使命:一是構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經驗之上的知識體系,結合國際前沿的公共政策工具,為粵港澳大灣區、全中國乃至全球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通曉中國公共政策和管理思想的複合型人才;三是為國際社會培養全球治理人才,為各國公共政策研究貢獻獨特的智慧和力量,營造一個開放的教育交流大環境。


鄭永年致謝詞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唯一實踐一國兩制的地區,如何找到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機制是重要的課題。」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介紹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情況與區位優勢,並關注未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來說,其實它跟徐揚生校長剛剛提到的『四個鏈接』是完全一致的。」她指出,區域協調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當然也是中國建設現代化的國家重要戰略之一,香港也希望可以通過區域協同發展實現「強強聯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目標。


林鄭月娥發表主旨演講

 

「全球秩序和國家的治理主要是涉及到和平與發展這兩個大的問題。當然,全球秩序更多地聚焦於和平的問題,國家治理更多是研究發展的問題,但是發展與和平是不可分開的。」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推動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度參與者,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博鰲亞洲論壇前秘書長龍永圖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公共政策學院在研究發展問題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改革和開放的問題。他通過自己在入世談判時期的實際案例,揭示了「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取得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的重要法寶,只有在開放的強大推動下中國才能出台改革的實際措施。所以入世這樣一個開放的措施,不僅僅是解放了外貿的生產力,更是解放了中國最重要和基礎性的產業製造業。龍永圖表達了對公共政策學院的期許,希望學院能借鑒其他優秀院校的先進經驗,基於中國發展的實際案例,為中國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龍永圖發表主旨演講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劉遵義在主旨演講中探討了「全球經濟新秩序構建」這一重要議題。「我們看到世界貿易組織已經失去了其作為國際貿易規則制定者和仲裁者的效力,所有的經濟體面臨的問題是貿易准入規則、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出口限制。」劉遵義對公共政策學院未來發展及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議,建議學院在國際貿易、跨境投資、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政策研究上進行更多深耕,以對世界發展中經濟體提供更多切實助力。「從長遠來看,傑出的原創研究將對教學提供更好的基礎,並幫助公共政策學院建立聲譽。」


劉遵義發表主旨演講

 

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大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前副部長仇保興分享了他的幾點思考。他指出,地方債務增加有三個主要背景:一是國際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經濟衰退和金融風險增加的「三險疊加」;二是氣候變化導致極端性氣候;第三是中國城市的土地出讓永久性的萎縮已成定局。他強調,中國政府債務率和城投債務率高度分化,我國政府債利息占比過高,低效、形象工程一度氾濫。通過比較中西方城市資產構成和管理模式差異,對地方財政風險進行分析,仇部長提出了化解地方債務的幾點建議,並提出建議向中央爭取的支持政策。


仇保興發表主旨演講

 

在「公共政策與人才培養」主題圓桌論壇,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學系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李成祝願公共政策學院能發展成為中國、世界公共政策領域最好的學院,期望學院能實現理論與實踐並重、量化和定性並重、經濟和政治並重、教育和研究並重、政策和戰略並重及中文和英文並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就學生培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公共政策學院能加強學生邏輯培養、強調實證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公共政策領域的規律性和特殊性。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特別強調了公共政策理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學院的教學要充分瞭解學生的需求。同時,薛瀾指出理性分析與實踐的結合對公共政策教育至關重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學勤講座教授、公共政策學院創始院長鄭永年充分認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結合的意義,並指出公共政策學院需要根據新的時代和要求調整教育方向,並結合中國的實踐經驗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圓桌討論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顧問、第七書院院長金江(Laurie James Pearcey)主持。


圓桌論壇嘉賓發言

 

據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將依託地理優勢,面向港澳台地區乃至東南亞招生,採取與國際接軌的課程設置,推動我國的發展經驗與國際社會的需求有效對接,培養能夠在社會經濟政策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國際化人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