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澳門太空與行星科學國際論壇今開幕 二百餘專家探討太空科學
發布時間:2025-01-08 16:38:12 閱讀數:6963

澳門太空與行星科學國際論壇於2025年1月7-10日在澳門科技大學順利舉辦。論壇由澳門科技大學及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聯合主辦;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並得到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支持,吸引來自美國、德國、義大利、印度、日本、台灣、香港、內地等200多位太空與行星科學領域的學者參與本次會議。論壇開幕式於今日(8號)上午十時假澳門科技大學大禮堂舉行。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彭向陽二級調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郭曉峰綜合部主任、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鄭冠偉委員、澳門科學館邵漢彬館長、台灣國立中央大學葉永烜院士、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李羅權院士、義大利都靈天文臺(INAF) Alberto Cellino 教授、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Yoshifumi Saito教授、科羅拉多大學大氣和空間物理實驗室李炘璘教授、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趙豐教授、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馮齊珠女士、澳門科技大學譚廣亨副校長、澳門科技大學榮休校長,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許敖敖監事長、澳科大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宗秋剛主任等,以及多位太空與行星科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 


本次論壇涵蓋了空間物理和行星科學的多個學術領域,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並推動了多學科研究方法的融合與創新。在論壇期間,專家學者圍繞著太空與行星科學的熱門領域,分享了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探討了探測技術的創新,並展望了深空探測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本次國際論壇成為了一次激發科學靈感、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的重要學術盛會,為參與者提供豐富的學習與合作機會。

 

鄭冠偉委員致辭時表示,本次論壇構建國際高水準的學術交流平台,匯聚全球項尖專家,共同探討太空與行星科學的熱點問題。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將分享他們在行星探測、太陽系天體觀測、小行星採樣返回計劃、外星生命跡象搜尋以及月 球表面研究等多個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展示澳門對於前沿科技的熱情追求。


譚廣亨副校長致辭指出,澳門長期以來一直是中西科技交流重要的橋樑,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背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在一背景下,實驗室積極參與國家多項深空探測任務,在推動太空和行星科學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借助今次論壇期望激發年輕一代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並促進國際合作與技術創新的絕佳機會。

 

提到科大今年的科研計劃,該校太空科學研究所所長宗秋剛接受采訪時表示,科大目前正深入參與多個國家的太空科研項目。此外,研究所還在持續推動“澳科二號”的後續建設,並與內地討論加入“羲和二號”項目。宗所長盼今年能夠為這些項目做出實質性的貢獻,甚至希望建造出由澳門設計、澳門研發和澳門製造的探測器。

 

儀式後,澳門太空與行星科學國際論壇隨即展開,在澳門科技大學進行了印度物理研究室主任Anil Bhardwaj教授做的大會科學報告。是次論壇通過精彩的科學報告和討論不僅能讓與會者獲得了新的科學認知,還促進了國際間的理解與合作。國際論壇匯聚了為行星科學眾多領域的參與者。它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讓來自不同背景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能夠分享各自的經驗和見解。希望通過這種互動,激發新的思路和創新,推動未來的研究與合作。同時,論壇也將為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奠定基礎,促使各國科學家在空間和行星科學領域展開更加深入和廣泛的合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