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於下午5時30分在政府總部舉行新聞發佈會,就施政報告內容回答記者問題。
被問及現金分享制度時候,岑浩輝表示,現金分享制度始於2008年,當時澳門受金融危機影響,通脹率高達9.4%。為應對金融風暴和通脹衝擊,澳門特區政府推出此制度,作為一項臨時性支援措施,以幫助居民渡過難關。自推行至2018年,已累計支出921億澳門元,而2023年的預算為74億澳門元。多年實施下來,社會各界對現金分享制度的討論不斷。有市民反映制度存在不公平之處,如資金留存和傳遞問題,部分家庭將多份分享款累積留存,未能有效惠及真正有需要的人群。也有聲音指出,發放條件和方式有待完善,期望能更加精准,鼓勵消費,避免資金閒置。
他表示,已經充分留意到社會各界的意見。目前的共識是維持現金分享制度,而非取消。在調整方向上,初步考慮向符合條件的居民發放6000澳門元,但具體符合條件的界定仍在研究中。此外,政府強調,調整制度所節省的資金,不會用於增加財政儲備,而是會用於支援最需要的群體和行業,以促進民生福祉和社區經濟發展。
至於調整制度預計可節省的開支,政府表示目前尚未有具體數字,需要進一步研究各種方案後才能確定。在制定新方案時,政府將權衡多種因素,包括居民在澳門的居住時間、特殊情況豁免、鼓勵消費的方式等,力求在維持制度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政府將繼續研究完善制度,相信最終方案將在保障居民權益的同時,助力澳門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