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27日 第二次灣區華服論壇於第十七屆粵澳名優商品展(澳門威尼斯人金光綜藝館D)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澳門新經濟協會國潮辦公室華服委員會主辦,延續去年的“華服賦能新質澳門文旅”的觀點討論利用華服對澳門文化出海的幫助和意義,這次邀請了泛大灣區、國內知名以及一些海外漢服協會以及文化機構的負責人及商家代表共同探討通過華服文化出海的意義與實踐。以下眾多嘉賓帶來精彩發言:
廣州理工學院謝嘉妍老師通過她過去一年半組建漢服相關課程組經驗表達了《漢服符號化與大學生的文化意識流》;文旅專案負責人陳春曉以茂名荔枝到長安探討了《非遺傳承的未來與挑戰》;海外社團負責人邵肖明分享了海外文化交流經驗《文化+情感:漢服為舟,織就Z世代的跨洋認同》;中山市漢文化促進會理事李資蘭以中山僑建和中外青少年文化交流道出了《以衣冠為舟,揚文化出海之帆》;肇慶市青年華服社副社長兼監委主任廖紫盈講述了《漢服文化的傳統與現代藝術結合-文化藝術創意》;韶關漢服漢壹文化館館長、韶關市“婦女之家”負責人陳雯鈞通過《文化出海的雙向對話》鼓勵大家更多嘗試通過文化“走出去”;禪漢佛山研習社負責人陳敏琪分享了《當漢服遇見世界:從衣冠之美到文明共鳴》;清遠市文藝兩新專委會副主任、清遠居棠國風品牌創始人劉玉婷《漢服:從東方美學到全球價值的轉化路徑》以過去一年的清遠漢服文化實踐,歡迎大家到清遠遊玩;“漢服廣東”社群負責人汪家文(嘉林)提出了《從文化出海與日常實踐角度談漢服定義更新:加入人類普世服裝概念》;江門漢服代表曹靈探討了《文化出海漢服在其中的作用和意義》; 廣州市白雲區漢服文化協會會長江琪敏以《不止於穿:文化出海的Z世代自定義行動》帶來了文化IP的合作意願;漢服深圳代表徐曉雨以《來自24歲青年女性眼中的漢服出海和感悟》的視角表達自己對通過漢服做文化出海的想法。
除了論壇以外,新增了國潮文脈沙龍,邀請了國內知名的傳統服飾的教授、專家和受歡迎的國風博主,結合2025年粵澳名優商品展的主題“銀髮經濟”和“國潮經濟”,從專業的角度去探討如何讓年輕人熱愛的國潮代表——漢服與不同年齡層的群眾結合,讓更多市民可以感受到傳統服飾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搭配,從服飾泛化影響的角度看經濟熱點與互聯網潮流的經濟賦能。
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副教授黃子棉通過《時尚風格與漢服穿搭》,從漢服復興歷史、服飾史和一些知名女裝品牌中的漢服元素表達了對未來漢服走出國門的發展願景;屢次獲外交部點贊的大熱國風達人思喵以自身為例講述了《國風達人與文化傳播》的關係和國風達人的作用;最受歡迎bilibili知名漢服穿搭博主之一亞力克山大整理了自己作為漢服消費者到漢服穿搭博主的過程中所找到的《穿漢服的儀式感:當代漢服的應用和場景》;而廣東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設計講師,襦一坊非遺漢服工作室主理人陳一然則整理了廣州本土的漢服品牌和漢服設計的問題說明了《當代漢服設計的時尚化轉譯》;最後德國華夏文化研習與交流協會會長邵肖明帶來了總結性發言《從禮儀活動到街頭:漢服符號化下的日常傳播與文化出海》。
澳門新經濟協會國潮工作辦公室華服委員會於2024年7月成立,致力於探討澳門迎合國潮經濟興起、通過華服賦能經濟各種實踐的可能,與泛大灣區經濟區及海內外知名的華服組織、社群、文化公司以及知名商家強強聯合,打造澳門新經濟的華服名片。此次粵澳名優商品展,委員會籌辦了兩場漢服論壇,將國風女團辛夷少女和泛大灣區的國潮展商(襦一坊非遺漢服、唐賢香雲紗、江夏堂、肥兔堂、等雲來)帶到現場參展,為華服賦能國潮經濟做實事。
藉著本次論壇,由澳門新經濟協會會長姚文龍先生為該委員會的新一屆委員頒發聘書,其中漢服廣東漢粵及漢潮文化負責人之一的謝嘉妍老師連任主任並致辭,她提出,接下來會團結泛大灣區的漢服文化力量努力做好文化出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