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共繪香山文化“雙創”新藍圖——珠海香洲區成功舉辦紀念香山建縣873周年主題沙龍
發布時間:2025-10-18 22:36:50 閱讀數:1140

2025年10月17日,由珠海市香洲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香山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宜居新媒體承辦的“溯史凝心·承文致遠——紀念香山建縣873周年暨香山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題沙龍在珠海南屏隆重舉行。


本次沙龍由香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胡丹主持,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廣東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中山市政協原主席丘樹宏,香洲區社科聯主席葉少蘇、秘書長朱金平,香山文化研究會會長梅東以及研究會理事會員等二十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香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活動在展現香山滄桑變遷的大型詩歌電視藝術片《香山頌》中拉開序幕。影片以恢弘的敘事視角,引領與會者穿越八百餘載時光,重溫香山自1152年建縣以來從邊陲之地到灣區明珠的輝煌歷程。



聚焦文化“雙創”  擘畫發展新篇


香洲區社科聯主席葉少蘇在《致敬時光 砥礪未來——努力打造文化“雙創”新標杆》的主旨發言中,系統闡述了香山文化的當代價值與發展路徑。香山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重要支脈,其開放包容、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面對當前文化“雙創”工作中存在的創新轉化不足、人才培養欠缺、資源整合乏力等問題,他提出了“五大路徑”的系統解決方案:通過頂層設計謀篇佈局,推動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激發文化產業動能,守好歷史文脈根脈,創新傳播方式講好香山故事,全力打造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新標杆。



深挖歷史資源 拓展文化視野


理事盧建在《香山的重要門戶——橫琴溯史和致遠》的分享中,以詳實的史料展現了橫琴作為歷史上“大國門戶”的重要地位,他通過1784年“中國皇后號”商船在橫琴雲雀灣升起美國首面國旗等珍貴史實,生動闡釋了這片土地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


基於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盧建提出了文獻通俗化改編、跨媒體創作、文創產品開發、國際交流合作等四大實施路徑,為橫琴的歷史文化資源轉化提供了創新思路。


隨後,副會長楊毅則以《香山人的執著——守望清華園》為題,深情講述了唐國安等香山先賢數代守護清華園的感人故事。


通過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他深刻闡釋了香山人“重教興文、心系家國、堅韌不拔”的精神傳承,展現了香山文化中蘊含的教育情懷和家國擔當,為當代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滋養。



凝聚研究力量 開啟嶄新征程


會長梅東在《承古啟新——香山文化研究會的使命與展望》的總結發言中,回顧了研究會成立4個月以來的工作成果,並展望未來發展藍圖。研究會將立足“學術耕耘、文化傳播、交流合作、文旅融合”四大方向,通過建立香山文化資源目錄、創新數位化傳播、推動香山文化進校園社區、打造特色文創產品等具體舉措,持續推動香山文化從歷史走向當下,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共同體建設貢獻智慧與力量。


自由討論環節氣氛熱烈,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香山文化的研究、保護、傳承與創新實踐各抒己見,就如何整合珠中澳三地資源、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加強青年一代的文化認同等方面提出了諸多建設性意見。


在總結致辭中,丘樹宏主席對本次沙龍給予高度評價。他強調,香山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的精神財富,其研究要立足大歷史觀,樹立“大香山”文化視野。丘主席特別指出,要善於借勢借力辦事,系統梳理香山建縣、重要歷史人物誕辰等關鍵時間節點,充分利用“逢五逢十”的紀念契機,有計畫、有步驟地主動作為,策劃開展系列高水準、有影響力的文化活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同時,要推動建立珠中澳三地香山文化研究聯盟,整合高校學術資源,構建香山文化研究的學術體系,讓香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為建設人文灣區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撐。


本次沙龍的成功舉辦,不僅深化了對香山建縣873周年歷史意義與文化價值的認識,更凝聚了共識,明確了香山文化在新時代傳承與創新的方向與路徑。香山文化研究會表示,將繼續搭建交流平臺,彙聚學界與社會力量,共同推動香山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