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琴澳協同加速,“橫琴・菁彩說”見證澳門青年與合作區的雙向奔赴
發布時間:2025-11-05 15:18:45 閱讀數:3039

走進片仔癀國藥堂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親手縫製經絡錘感受匠心傳承,聆聽優秀澳門青年暢談跨境執業與創業故事。11月4日,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主辦、珠海大橫琴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第47期“橫琴・菁彩說”在橫琴片仔癀國藥堂順利舉行!活動聚焦“澳門青年在合作區的中醫藥文化傳承路”,生動展現琴澳中醫藥文化的融合圖景,吸引線上線下共837人次琴澳居民、青年及行業人士參與。


沉浸式體驗:讓中醫藥文化“活”起來


區別於傳統單向輸出講座,本次活動以“體驗+分享”模式,讓中醫藥文化“走”出典籍。參與者分兩路開啟中醫藥探索“旅程”,一組參與者在經絡錘製作體驗區,按照導師指導親手組裝,感受匠心傳承;一組參與者在片仔癀國藥堂展廳,循著百年發展足跡,聆聽解讀文化傳承密碼。“親自上手感受、身臨其境參觀,比單純聽課理解的印象深刻太多了。”一位澳門青年的感慨,道出眾人心聲,這種“動手實踐+實地探訪”模式贏得了大家的讚賞,更讓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變得親切可感。



乾貨分享:青年故事裏的發展機遇


分享環節,兩位澳門青年嘉賓的親身經歷吸引了大家的關注。橫琴片仔癀國藥堂執行董事林子翔,雖有法學背景,卻跨界深耕中醫藥領域。自2020年紮根合作區以來,林子翔積極推動中醫藥文化與國際交流、文創產業的融合。“合作區政策紅利不是抽象檔,是真真切切能降低澳門青年朋友創業門檻的‘神器’。”他以自身的經歷向在場的人士講述澳門青年在合作區的發展機遇。


澳門特別行政區註冊中醫生張倩君的故事則滿含“民生溫度”。張倩君成長於中醫世家,父親是澳門資深中醫師張發,從小耳濡目染,讓張倩君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21年,張倩君獲得了港澳醫師短期行醫執業證書,成為首批在橫琴執業的澳門醫生之一。“在合作區出診,能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生活習慣和養生習慣的患者,讓我能夠從更多角度瞭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從而給出更全面的診斷。此外,在合作區工作,也讓我有機會深入瞭解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更多地認識內地最新醫療體系、技術和設備,與內地專家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她的真切感受,正是合作區促進澳門醫療人員跨境執業成效的生動體現。


政策落地:打通跨境執業“堵點”


2023年《澳門特別行政區醫療人員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規定》發佈以來,為澳門醫療人員在合作區執業提供更便利方式,符合條件的15類澳門醫療人員可通過註冊並取得執業證書,便可在合作區範圍內提供與其資格認可證書相符的醫療服務,截至2025年9月,累計有185名澳門醫療人員完成執業註冊。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在促進琴澳醫療融合發展也持續發力,加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橫琴醫院新院區建設,設立粵澳醫療綜合性技能及理論培訓基地“琴澳醫療衛生培訓基地”,澳門醫療人員參與基地培訓可納入醫療人員CPD學分計算,琴澳兩地已建立跨境轉診、跨境轉運機制,實現跨境醫學影像結果互認。10月30日澳門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與廣醫一院橫琴醫院合作設立的“琴澳聯合專科門診”正式掛牌,標誌著澳琴醫療一體化進程邁向新階段。


“在合作區坐診和澳門幾乎沒差異,患者對醫師的信任度越來越高。”張倩君在合作區跨境執業的經歷成為民生融合的鮮活例證。



思想碰撞:共繪琴澳發展新圖景


本場活動還特別設置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澳門青年就業暫行辦法》的政策宣講環節,向澳門青年和企業講解最高可享受36個月就業補貼、企業聘用獎勵等支持措施。


不少參與者在互動交流時圍繞中醫藥創業合作、跨境執業等與現場的工作人員、嘉賓進行了熱烈交流,讓“橫琴・菁彩說”從琴澳青年的活動交流平臺升級成為資源對接的“橋樑”。未來,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將繼續依託“橫琴・菁彩說”,聚焦琴澳居民關注的民生領域,為兩地青年搭建更多跨界對話橋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