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澳門文化藝術界傳達全國兩會精神
發布時間:2024-03-16 12:41:36 閱讀數:7503

澳門文藝界今天借科學館會議室舉辦兩會精神傳達會,共百名文藝界人士參加。中聯辦宣文部萬速成部長出席,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全國政協委員吳志良分享兩會精神。


何敬麟指出,今年的會期是3月5日至11日,澳門代表團共提交了96份建議,涵蓋各個方面的議題。儘管澳門代表團規模只有12人,但得到各方的關註,多位中央領導人和國家的部委都親臨現場聽會,凸顯了澳門的重要地位。他表示,對2023年國家能夠頂住外部壓力並克服內部困難情況下較好地完成經濟指標感到滿意:GDP增長了5.2%,達到了126萬億;糧食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更達到了1.39萬億斤;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6.1%,農民收入增長了8.4%;消費者價格指數僅上漲了0.2%。這充分體現了國民的生活感受和幸福感非常高。與其他國家的收入和通脹進行對比,應該感到自豪和幸福。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政府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首次自2015年以來上升,達到了17.2%,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數字。聽完丁薛祥組長、夏寶龍主任和李鴻忠副委員長對我們的指導,令人感到振奮。我們將繼續同心協力,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澳門「一國兩製」行穩致遠再上新臺階而努力。


吳志良介紹了全國政協會議的情況以及國家過去一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今年國家發展的大方向、新趨勢,鼓勵澳門文藝界全力參與「一國兩製」實踐和特區各項事業,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文化強澳參與文化強國,號召澳門文化界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他指出,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國家經濟增長、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變局中,中國亦已經成為重要的參與者,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充滿了機遇。挑戰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小院高墻」,機遇就是我們已經成為重塑世界格局的關鍵力量。我們如何在重建人類共同價值的過程中扮演積極而有分量的角色,直接關系到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而重建人類共同價值的切入點毫無疑問是文化,這也是最近提出來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指出,我們要有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製度自信,但最為重要的是文化自信,因為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深沈的力量。也正因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提出了第二個結合,就是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由此可見,文化強國在民族復興中的重要作用。


吳志良強調,澳門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有許多特殊的優勢,但其中最為重要、最具價值的就是文化。澳門擁有古今同在、中西並舉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具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化交流互鑒豐富經驗,有不同而和、和而不同的良好社會環境,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特話語體系。換一句話說,澳門具備向世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價值和中國理念、參與構建人類共同價值的所有基礎條件。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政府和社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並且要將澳門打造成為世界藝術之都,只要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打造世界一流的文藝展演場所,吸引更多海內外文藝界領軍人物和文博機構前來澳門,和我們交流思想,切磋技藝,共同創作,我們完全有能力將澳門建設成為中國文藝發展的新高地。當然,澳門的文藝界也應該敞開心胸,勇於與世界一流的文藝家交流合作,吸收先進的文化理念和創作技巧,發奮圖強,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全心全意全力投身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交流合作基地的建設中來,積極投入以文化強澳參與文化強國的偉大事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