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世界大伯公節聯誼會主催,澳門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系列活動之大伯公節祈福儀式,今日(29)午十時假漁人碼頭勵駿大道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中聯辦副主任呂玉印,社會文化司司長代表、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外交公署領事部主任林如海等出席。
澳門廟宇節慶文化促進會榮譽會長兼第十三屆世界大伯公節主席羅盛宗表示,大伯公節不僅是祭祀土地神的節日,也是一個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節日。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大伯公節的內容和形式也發生了變化,但其核心思想仍然是敬畏自然、祈求平安、積善行德。希望透過世界大伯公節的舉辦,促進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增進民族團結,共建和諧社會。
“澳門土地信俗”於在2018年及2021年分別獲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代表著土地信俗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每年的土地寶誕是本澳華人社群重要的祭拜和節慶活動,多個土地廟宇和神壇均會舉行盛大的賀誕活動。 近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土地信俗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的土地廟宇和祭祀活動受到影響;年輕人對傳統文化了解不多,參與土地信俗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慶典活動逐漸商業化,淡化了傳統文化的內涵。希望透過世界大伯公節的舉辦,加強對土地信俗的宣傳教育,讓更多人了解土地信俗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相信通過共同努力,大伯公文化和土地信俗一定會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世界道教聯合會理事長李光富致詞時表示,在澳門,大伯公信俗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澳門土地信俗”文化更是在2021年中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大伯公信仰是道教神仙信仰體系中的一部分,彰顯道教敬天地、禮神明、尊祖先、積陰德的觀念,隨著中國人移民海外而傳到了世界各地。如今的大伯公信仰,不但體現了海內外同胞對土地的敬畏與感恩,也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眷戀。這些觀念深深地植根於中華兒女的血脈中,成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
“世界大伯公節”是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頗具影響力的土地信俗節日慶典,是大伯公信仰同道溝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來,“大伯公信俗”以“一海一廟”的概念聯結東南亞十多個國家,凝聚全球同道之間和諧融洽的情誼。本次世界大伯公慶典首次走出東南亞,回歸中華大地,其意義深遠,令人欣喜。希望各同道繼續加強聯繫,深化合作,借助世界道教聯合會、世界大伯公節聯誼會等國際性組織的平台優勢,發揚道教尊道貴德、順應自然、抱樸守真等思想,為促進社會和諧、維護世界和平貢獻道教的智慧。 祈福儀式莊嚴,安排展演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遺名錄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