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首辦之“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於周日(23日)圓滿舉行,反應理想。一連十天的嘉年華吸引約10.7萬人次參與,旅遊局官方社交媒體帳號總曝光量超過2,840萬,在雙慶之年展現澳門“旅遊+美食”的魅力,彰顯澳門國際平台優勢,促進“美食之都”傳承、創新及交流,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 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於6月14至23日假澳門漁人碼頭舉行,由旅遊局主辦,澳門旅遊大學及澳門新口岸區工商聯會協辦,六家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合辦,並獲多個相關單位大力支持。
嘉年華是旅遊局歷年最大型的國際美食文化活動,設有“國際美食大道”、“美食之都廚藝展示”及“澳門國際美食論壇”三大亮點活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區成立25周年的雙慶之年,並與全球同慶6月18日“可持續美食烹調日”。嘉年華佔地約6,500平方米,吸引來自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共18個國家、29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代表參與,佔全球“美食之都”逾一半,數目為歷年之冠。
“國際美食大道”設置100個美食展位,覆蓋內地5座“美食之都”(成都、順德、揚州、淮安和潮州)及亞洲3座“美食之都”(泰國普吉、馬來西亞古晉和菲律賓伊洛伊洛)的風味佳餚和人氣打卡美食,連同本地展位的各式美食,展現澳門及亞洲城市獨特美食風貌。同場設700個用餐位、遊戲區、濱海酒吧區,並安排168場豐富多彩的表演和互動環節以增添娛樂消費氣氛。
來自順德的商家首次來澳參加美食活動,除了在國際美食大道設美食展銷攤位,今次也有跟澳門本地的酒樓洽商,稱將來有機會為該澳門酒樓供貨。來自潮州的商家帶來橄欖的飲料,很受歡迎,有客人品嚐後再次購買,亦有商品於參加活動第八天已售罄。
全球“美食之都”的廚師代表再度相聚澳門呈獻廚藝表演。來自世界多地包括澳門在內的26個“美食之都”的廚師代表帶來共60場充滿特色風味的廚藝展示,合共派發約3,650份試食,分享城市獨特的“味”力及美食文化,吸引大批公眾前來輪候品嚐,廣獲好評。
嘉年華吸引約10.7萬人次進場。有居民表示對澳門舉辦這類型的美食活動印象良好,他們有機會品嚐到來自不同“美食之都”的美食,深入了解各個地方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技巧。亦有受訪者特別讚揚這次美食活動所展示的多元文化特色,不僅讓他們的味蕾得到滿足,也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疫後首個“澳門國際美食論壇”以“識食・樂活”(Holistic Gastronomy: Eat well, live well)為主題,全球29個“美食之都”的代表、內地其他範疇的7個創意城市代表及多位餐飲業界翹楚等通過專題環節及交流會議發表真知灼見,為旅遊業與餐飲業等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參考,有利推動澳門“旅遊+美食”跨界融合發展。論壇開幕式逾250人出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美食之都城市群協調員暨美國聖安東尼奧主要聯絡人Colleen Swain表示,主辦方成功聚集世界各地“美食之都”及其他創意城市代表參與論壇實在難得,不僅能聽取各領域的專家在特定主題上的獨特見解,不同城市的代表更分享經驗和美食範疇的發展,認為論壇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
活動期間,“美食之都”和內地其他範疇創意城市的代表走進澳門社區遊歷考察,了解澳門的美食文化與“旅遊+”內涵。多位“美食之都”的廚師代表更藉此行參觀社區餐廳並交流廚藝。此外,亦有聯乘項目,安排“美食之都”廚師與澳門六家綜合度假休閒企業的廚師團隊切磋廚藝,有利傳承與創新。
“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聯合廣東廣播電視台及《南華早報》等主流媒體推廣,美團平台、BBC及Discovery Channel亦配合活動進行宣傳。目前,廣東廣播電視台透過新媒體平台發佈圖文或短視頻宣傳活動,全網累計閱讀量達5.67億次;超過20位網紅亦以直播、圖文或短視頻方式宣傳,共計開播8場直播及發表超過30篇宣傳推文,觀看量及閱讀量達2,818.4萬人次。
與此同時,旅遊局設立專頁,並在海內外市場鋪開一連串宣傳推介活動。針對不同客源市場,旅遊局在全網28個官方社交媒體帳號加推宣傳,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Facebook、Instagram、YouTube、Tiktok、Twitter、Kakao和Line等,總曝光量超過2,840萬;官方微信公眾號發表10篇宣傳推文,發送量接近2,500萬,帶動觀眾感受活動氛圍吸引客人到場尋“味”,進一步展示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魅力及多樣性,力拓客源。
旅遊局在官方微信小程序“澳門旅遊局互動區”推出“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互動專區,推廣期間近3.6萬人次參與遊戲,增加活動傳播聲量。同時,旅遊局聯同澳門通在澳門錢包(MPay)及mPass線上提供優惠,引流居民及旅客親身到現場參與活動。
旅遊局已透過問卷調查方式,從不同渠道收集居民及旅客的意見,包括在活動現場放置二維碼電子問卷,了解居民和旅客對活動的評價及帶來的效益,藉此優化未來活動的元素和形式以及宣傳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