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社團聚焦琴澳產業發展 倡加強產學研合作引人才入駐
發布時間:2025-01-09 13:40:55 閱讀數:19479

由澳門江門青年會主辦、澳門社會保障學會協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政產學社視角下琴澳產業發展路徑之調查研究”於2024年完成。新聞發佈會於今天(9日)上午11時假澳門江門同鄉會頤康中心舉行,澳門江門青年會會長夏俊英、理事長馮偉杰、監事長黎正文、秘書長甘智光以及澳門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陳建新等出席介紹調查研究相關內容。

 

夏俊英介紹,研究是延續性研究,研聚焦於受訪者對於橫琴的瞭解程度、對琴澳產業政策措施的認知,以及他們前往橫琴發展的意願。前三年分別以「知信行」為理論基礎,澳門青年為研究主體,針對澳門青年對於橫琴觀感、四大產業觀感、住房需求為題進行了持續研究,瞭解澳門青年對橫琴及四大產業、於橫琴的住房需求的基本情況。本次研究基於澳門是社團社會的特征,於「三螺旋」(政產學)的基礎下、加上「社」,創新形成為「四螺旋」理論,以此為理論基礎,並以澳門產業為研究主體。通過問卷調查、精英訪談及焦點小組訪談等方法收集結果進行分析,以此提出建議。

 

調研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相關政策瞭解不足,對橫琴的發展存在刻板印象,認為資源匱乏、產業體系尚未完善,對產業發展和創業就業多持觀望態度。同時,不少澳門青年雖有在橫琴就業的志向,但受房價、薪資、經濟發展水準和物價等因素的影響,望而卻步。焦點小組討論還揭示,多數人並不瞭解抖音全球購、嗶哩嗶哩和百度等知名企業已入駐橫琴,這表明橫琴具備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政策支持。在精英訪談中,受訪者建議澳門高校學生應抓住實習機會,深入瞭解橫琴企業,政府則應推動人才培養,加強產學研合作。


 

基於調研結果,社團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議:

一、推動社會服務標準化與數字政務發展。鑒於澳門與內地社會服務方式的差異,政府應推動社會服務標準化,實現兩地社會服務標準及監管的統一,避免雙重監管限制服務創新。同時,應利用協和醫院落地澳門的契機,促進澳門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構建澳門與內地醫療數據互通的橋樑。未來,期望建立琴澳兩地GS1基礎建設,與橫琴建立算力中心,實現數據互通,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構建數據共用與監管機制。目前,澳門與內地在產業數據方面存在孤島化現象,且受到國家數據流動政策限制,跨境電商和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因此,建議將澳門的數據流入橫琴的數據平臺,實現兩地產業數據的互通,並設立數據監管機制,確保數據流動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政府應善用兩地高校及企業的資源優勢,委託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實驗室進行演算法研發,結合抖音、B站等企業的實際需求,為跨境電商和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科學評估實習計畫成效,助力產學研項目可持續發展。調研顯示,澳門高校學生對於前往橫琴實習交流的態度較為積極,而廣東省、澳門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政府也推出了多項實習計畫。政府應與權威政策評估機構合作,科學評估這些實習計畫的成效,瞭解實習計畫是否真正影響學生的職業規劃,並收集企業回饋進行長期追蹤。同時,應適時推出輔助性政策,擴大實習計畫針對人群至在澳就讀的大專生,鼓勵他們在橫琴長期發展。

 

四、深化產學研協作,助力科技成果轉化。琴澳在產學研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珠研院、聯合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的品牌效應,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與高校合作。政府還應積極與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合作,舉辦或推動多元化、國際化的活動,為澳門科研成果與澳門及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乃至葡語國家的科技企業及資本對接創造條件。這將有助於推動符合條件的科研成果實現轉移轉化,並引導社會資金投資澳門優質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