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第二屆澳門國際喜劇節重磅板塊電影展映正式開幕。本屆喜劇節發起人為張晨、沈騰、馬麗,聯合發起人韓梅、李捷、何彌、Sabrina Zhang,策劃人程樂兒。他們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對喜劇藝術的獨特理解,為本屆喜劇節注入了更多創新和活力。
第二屆澳門國際喜劇節電影展映板塊以紀錄片《卓別林:流浪之心》的亞洲首映作為開幕,並邀請本片製作人、卓別林孫女Dolores Chaplin親臨澳門,參與映後交流。開心麻花董事長、澳門國際喜劇節發起人張晨先生,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白冰副部長,新濠影匯高級副總裁及總經理Kevin Benning,開心麻花行政總裁、澳門國際喜劇節聯合發起人韓梅女士,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張漪彤代廳長現身活動現場。
喜劇,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它能拆解苦難,化解隔閡,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微光,在荒誕中找到真實。今年,澳門國際喜劇節電影展映板塊,正是一次穿越喜劇歷史的旅程——我們回望經典,致敬卓別林的流浪精神;我們聚焦當下,探討喜劇電影的多元演化;我們展望未來,讓新生力量在光影之間自由生長。
致敬經典,探尋喜劇根脈:卓別林的流浪漢精神
卓別林塑造了全球最具辨識度的銀幕形象——小鬍子、圓頂帽、拄著拐杖的流浪漢。他是幽默的締造者,是邊緣人的代言人,更是以笑聲對抗時代荒誕的先驅。他的幽默中藏著悲憫,他的荒誕中飽含深情,他用一己之力,將喜劇推向電影史的殿堂。而這部由卓別林的孫女執導的紀錄片《卓別林:流浪之心》,將帶領觀眾回到喜劇的源頭,以家族的獨特視角,重新解讀這位傳奇人物的創作歷程與精神遺產。
同時本片製作人、卓別林孫女Dolores Chaplin參與映後環節,分享祖父卓別林的創作理念,探討無聲喜劇如何影響當代電影語言,Dolores Chaplin認為“幽默可以傳達任何資訊。卓別林的作品像音樂一般可以跨越語言與地域”,在影片中,卓別林即使處於貧困的狀態,但是依舊能“為自己而驕傲”。作為卓別林的後代,Dolores Chaplin同樣有著豐富的人生體驗,對她來說“我的家庭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歸屬”,而她也希望能夠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既希望自己可以做一個強大的女性,同時也希望可以保持女性其他的優秀的特質”。Dolores Chaplin的發言不僅富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她的獨特角度引發了現場觀眾的強烈共鳴和熱烈反響。
脫口秀演員Norah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影片中“吉普賽人的哲學是你不是任何人的國王,也不是任何人的奴隸”這句臺詞讓她感受頗深,她感受到了語言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吉普賽人的自由與平等,這部影片能夠讓被生活困住的人重新拿回對生活的掌控權。
整個展映後的交流環節順暢而富有啟發性,深入探討了卓別林藝術遺產的深遠影響,並激發了觀眾對喜劇藝術未來發展的深刻思考。我們一同回溯喜劇的根脈,重新審視了這一藝術形式如何在無聲的幽默中傳遞跨越時代的情感與智慧。
風格迥異,多元發展:電影展映板塊正式開幕
本屆喜劇節電影展映板塊精選了一系列風格迥異的佳片,從卓別林的無聲幽默,到北野武鏡頭下的冷峻荒誕;從「囧系列」用公路敘事重構市井幽默,到《唐人街探案》以類型拼貼締造影視工業標杆,再到從《年會不能停!》用極致反差塑造現實主義喜劇人物。
這些電影不僅展現了喜劇在敘事方式上的無限可能,也映射出不同文化語境下,幽默如何作為一種普世的情感紐帶,穿越時代,打破邊界,讓被語言、國界、時間劃分的人群,在笑聲中緊緊鏈接在一起。
喜劇的魅力不僅僅停留在銀幕上,更體現在臺前幕後創作者的思考與創新。今年的電影展映板塊特別邀請北野武導演開設大師班,《卓別林:流浪之心》主創Dolores Chaplin、《年會不能停!》主演白客也將驚喜現身映後交流,為影迷和從業者提供深度對話機會,深入喜劇創作核心。
喜劇影片從來不止於銀屏。它們從生活中來,將細節放大,天馬行空,橫衝直撞;又將回到生活中去,為日常點彩,靈光乍現,無限感慨。喜劇永遠是進行時,等待著觀眾的歡呼賦予其嶄新的活力,等待著生活的回應給予其遙遠的共鳴。澳門國際喜劇節電影展映板塊,正是為這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搭建舞臺——在經典中追尋喜劇之根,在新生中展望光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