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2025 浦江創新論壇 —— 滬澳科技創新對話」舉行​
發布時間:2025-08-08 09:11:06 閱讀數:6729

“2025 浦江創新論壇 —— 滬澳科技創新對話” 昨日(7 日)在科學館舉辦。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在致辭時表示,“滬澳科技創新對話活動” 是 “2025 澳門上海周” 的重點活動之一,也是兩地落實合作共識、加強對話與交流的重要抓手。


柯嵐指出,習主席去年在澳門視察期間,高度肯定了 “一國兩制” 在澳門的成功實踐,並對澳門提出三點期許及四點希望,為澳門的發展進一步指明方向。她結合貫徹落實習主席的指示精神,就加強滬澳合作提出兩點工作思路。


第一,加強區域合作是澳門的重要戰略,而滬澳合作作為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澳門發揮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然要求。目前,澳門正立足 “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定位,秉持行政長官 “革新謀發展、奮進開新局” 的施政理念,以 “北上、南下、西進、東拓” 為策略,以更新思維、更強力度、更實舉措,全面融入國家發展。澳門與上海皆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化城市,一直以來關係緊密、交流頻繁。柯嵐相信,通過本次上海市市長龔正訪澳,滬澳合作的前景將更加廣闊。下一步,澳門將全面加強同上海的合作,有效整合資源、加強優勢互補,努力取得更多合作成果,推動滬澳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二,加強滬澳科技創新合作,是新時期滬澳合作的重點和亮點,也是兩地參與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自立自強” 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滬澳兩地作為中國具有特殊地位和功能的城市,在科技創新領域、國際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各具優勢,互補性強。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龍頭,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具有 “一國兩制” 的制度優勢、與國際接軌的開放環境以及與葡語國家的精準聯繫等優勢。兩地以科創合作為重要平台,具有極強的合作基礎和極大的發展空間。當日,滬澳雙方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及備忘錄,標誌著兩地在科技創新、教育合作等領域的交流邁入新階段。


展望未來,雙方將以本次合作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長效交流機制,共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協同創新平台,協助兩地企業對接全球科創資源,促進科技成果和人才、企業雙向流動,催生更多新質生產力。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澳門將全面加強同上海的科創合作,最大程度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不斷擴展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開創滬澳合作發展新局面,以新擔當、新作為,為科技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滬澳雙方簽署多份協議備忘錄,兩地將開展新一輪務實、開拓性的合作。上海市市長龔正提出三點方向:一是共建創新平台,支持兩地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企業聯合設立實驗室、研發中心,圍繞人工智慧、5G、6G、生態醫藥等領域開展聯合攻關;二是共促成果轉化,加強兩地的技術轉移、資訊共用,促進兩地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推動更多創新企業競相湧現;三是共優合作機制,加強科技部門之間的溝通對接,通過舉辦創新論壇、創業大賽、科技成果展等活動,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滬澳科創交流平台。


會上還舉行了復旦大學澳門研究院籌建啟動儀式,以及三項滬澳科技合作簽約,圍繞 “儲氫材料及其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科普資源交流共用等方向合作發展。


上海市長龔正、副市長解冬,澳門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澳門中聯辦經濟部長劉德成,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上海交通大學氫科學中心主任丁文江,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行政委員會主席余雨生等出席了活動。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