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筆墨連山河 濠江傳文脈——澳門代表陸麒名寄語「大河尋夢」展 以文化之力賦能國家戰略
發布時間:2025-08-28 18:14:40 閱讀數:2973

2025年8月28日,「大河尋夢」——中國山水畫黃河主題巡回展(東營站)在東營黃河文化館啓幕。作為這場以黃河文化為內核的高規格藝術展的重要參與者,澳門長城書畫家協會代表、澳門寬禧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陸麒名出席開幕活動併發言。在國家推進文化自信、深化「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背景下,澳門以其獨特的區域價值,正通過此次黃河主題藝術展,為傳統中華文化「出海」搭建橋梁,為國家發展戰略注入文化動能。

 

著名山水畫家 美術評論家 程大利先生


著名山水畫家 書法家 廖勤儉先生


[大河尋夢]活動發起人,原東營市美協主席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根脈;而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窗口,既是中華文化的「守正者」,也是中外文明對話的「擺渡人」。此次「大河尋夢」展集結以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家,美術理論家程大利先生攜弟子廖勤儉,楊長喜,杜亮等十六位著名中青年山水畫家沿黃河壯游創作的120幅單人作品與160米長卷《筆墨狀長河》,以筆墨為媒解碼黃河精神——從地理之「大」到文化之「厚」,從水文之「河」到文明之「根」,從「尋夢」的回溯到生態智慧的認知升級,作品中凝結的不僅是山河之美,更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與時代精神的共鳴。澳門長城書畫家協會與澳門寬禧文化的深度參與,讓這場黃河文化的「向內溯源」,自然延伸出「向外傳播」的張力。

 

澳門寬禧文化·董事長陸麒名在受訪時強調,澳門的區域價值,正體現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中。「黃河文化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財富,而澳門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區位,讓我們既能精准把握中華文化的核心要義,又能以國際社會易於理解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他指出,此次參與「大河尋夢」展,正是澳門文化機構踐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一方面,通過藝術創作與展覽的聯動,讓黃河所象徵的民族精神在澳門與內地之間形成更深的文化共鳴,夯實「文化同源」的情感根基;另一方面,澳門可依託中葡平台優勢,將黃河主題的筆墨藝術轉化為跨越文化的傳播載體——當《筆墨狀長河》的雄渾氣象通過澳門的文化渠道走向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它所傳遞的不僅是中國畫的筆墨之美,更是中國「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這正是「一帶一路」倡議中「民心相通」的核心要義。

 

從國家發展戰略的維度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重大國家戰略,而文化的傳承與傳播是這一戰略的重要支撐。澳門以文化為紐帶參與其中,既是對國家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對自身「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定位的深化。陸麒名表示:「傳統中華文化‘出海’不是簡單的‘走出去’,而是要‘走進去’——澳門熟悉海外文化語境,能為黃河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賦予更易被國際接受的表達形式。比如通過藝術交流展、文化論壇、數字文創等多元形態,讓‘黃河故事’成為‘中國故事’的生動注腳,讓世界從筆墨間讀懂中國的歷史厚度與發展活力。」

 

此次東營站首展的啓幕,既是「大河尋夢」系列活動的開端,也是澳門文化力量融入國家文化發展大局的一次生動實踐。當黃河的筆墨長河與澳門的區位優勢相遇,傳統與現代、內地與澳門、中國與世界在此形成文化的交匯點——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巡禮,更是澳門以文化之力助力國家戰略、賦能「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具體行動。正如陸麒名所言:「讓黃河的波濤通過筆墨流向更廣闊的世界,讓中華文化的根脈在‘出海’中扎得更深,這是我們的期待,也是澳門文化工作者的時代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