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陳溥森:發行澳門體育彩票 推動全民健身活動
發布時間:2025-08-11 15:31:39 閱讀數:4317

自國務院於2021年同意由廣東、香港及澳門聯合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來,澳門賽區就密鑼緊鼓地展開部署,並與廣東省及香港緊密合作,透過多種聯絡機制,共同推進各項籌備工作的開展。到目前止,全運會的賽事組織、場館維修和志願者培訓以及接待與交通等配套工作巳基本就緒。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认为,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相信在11月份,一場充滿溫暖,簡約、安全、精彩的體育盛事,定將呈現在大眾及旅客面前。


澳門社會經濟體量不大,體育運動一直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局限性很大,能首次參與承辦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實屬不易,既是機會難得又備受挑戰。好在澳門多年來從不間斷地舉辦著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馬拉松、WTT澳門冠軍赛、澳門國際龍舟賽等等一系列具有濃厚特色的體育賽事,積累了豐富的宣傳手法和操作經驗,再加上坊間體育活動較為活躍,奠定了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澳門作為本屆全運會賽區之一,要在全城烘托出熱烈的氣氛完全得心應手;要承辦好乒乓球、三人籃球、五人籃球(男子十八歲以下組)、排球(女子成年組)和空手道賽事,以及殘特奧會兩項羽毛球競賽項目等也駕輕就熟。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认为,難就難在,特區政府期待藉助是次辦賽,不僅要向社會大眾宣揚“灣區同心,全運同行”的精神,同時在提升大眾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和參與的過程中,日後通過舉辦更多的多元體育活動,全面提升大眾身心健康,打造出一個“活力澳門”,擦亮“體育之城”的金色名片。雖任重道遠,但這種高瞻遠矚的謀篇布局做法是值得大力支持的,事關全運會的賽期畢竟有限,當短期的熱度降溫之後,如何保持粵港澳體育運動的常態化跨域合作,催化體育影響力的最大擴散,促進大灣區體育事業的互相促進、齊頭並進,逐步形成灣區體育共同體,就是現實中一個需要踏實推進的重要課題。


澳門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认为,現時工作中存在的難處是,澳門要把期待落到實處,就必須處置好體育領域的一組矛盾:“既要保障精英尖子,又要推動全民健身”。講白一點,就是體育事業要發展如何做到栽培“拔尖”與推動“普及”兩不誤,經費開支錢從何來?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資料顯示,從2018年至2021年的4年間,澳門體育活動的資助金額合計為1.37億元(澳門元.下同);去年上半年有3993萬元,今年上半年有所提升達4649萬元。不過體育基金的款項主要是資助那些總會級別的團體,讓他們用於舉辦國際賽事或大型重要比賽,而總會體制之外的各種小型或剛成立的體育會則受惠有限,個別的甚至未曾享受過甘露的點滴潤澤,即使去橫琴交流比賽,也因資格問題而不獲體育基金的資助。他們往往為集訓運作、租用場地、購置裝備、教練費用、跨域比賽等費用支出而傷透腦筋,難以保持恆常訓練,更難吸引大眾參與,令全民健身活動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一個問題是,在現行的體制之下,澳門與內地進行交流互訪時,澳門基層體育團隊是不能申請異地比賽項目資助的,理由是澳門的有關基金只限於為本土活動而提供資助,卻不能轉移到跨域使用;內地方面則無能為力地表示,按當地接待制度而言,交流活動的正常接待較易處理,但要承擔比賽的有關費用就無法列項開支,結果眾多的基層團隊欲組織灣區的跨域交流比賽,終因欠缺經費而無法開展。


無可否認,澳門現時的財政狀況是良好的,不僅沒有任何債務負擔,且儲備總額達到6400億元。但政府面對經濟民生的千頭萬緒工作,各個領域都要平衡兼顧,開支繁雜且數額龐大,故不可能把財力單一傾斜到體育範疇,人們對此是理解的。正因如此,坊間才有聲音提出,倡議當局利用澳門擁有豐富博彩經驗的長處,創設“全民健身基金”,發行“澳門體育彩票”,著力在民間籌措體育發展資金。集腋成裘後則對現行實施的“體育基金”發揮拾遺補缺的作用。一方面可用於配合市政部門優化體育活動硬件,推動社區體育公園的建設,改善社區體育設施的維修更新,以及籌建澳門體育發展展覽館等等。另一方面可用於重點扶持在“體育總會”外圍的基層體育團體日常訓練和交流,以及培養具有發展潛質的拔尖新苗。也許此舉會與內地發行的體育彩票在政策上有抵觸,在運作上有衝突,那麽,澳門體育彩票中彩後不一定要兌現現金,刮中派彩可改為派發在全澳範圍社區商戶流通使用的消費券和體育觀賽門票;或按不同的中獎等級,獎勵不同檔次的“全民健身禮品包”,內含體育紀念品或吉祥物等特許商品,或紀念郵品套餐。也可派發附有各大有博物館、租借政府運動場館入場代金券等。待條件成熟時,可用“一程多站”的方式,資助與灣區核心城市聯動舉辦區域體育比賽,擴大與內地的跨域交流,促進澳門從“休閒娛樂之都”向“健康活力之城”轉型,同時也帶動整個旅遊事業和社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