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
廣州黃埔珠江村舊改項目首開區全面封頂! 村民回遷按下“加速鍵”
發布時間:2025-10-04 20:13:46 閱讀數:15504

近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成,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黃埔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首開複建區(7號、8號地塊)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標誌著項目建設正式轉入裝飾裝修與機電安裝新階段,村民回遷安置駛入“快車道”。


中交四航局黃埔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位於黃埔臨港經濟區核心起步區,坐落在“三山兩水三公園”之間,是“一江兩岸三帶”的重點區域,建成後將為廣州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功能。項目建築面積約90萬平方米,涵蓋13個地塊,首開複建區分為7號、8號兩個地塊,總建築面積約為19.13萬平方米,共規劃建設5棟住宅樓,將為970戶村民提供回遷房。自2024年7月首棟樓沖出正負零開始,歷經450餘天的建設,首開複建區5棟樓全部封頂,順利達成節點目標。


為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按時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的節點任務,實現村民儘早回遷的期盼,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始終秉持“履約就是生命線”的準則,將建設進度視為重中之重,做好前期策劃,系統梳理施工主線,明確工序穿插流程,編制全週期關鍵節點與網路計畫圖,全力推進房建工程大穿插作業。


自7號、8號地塊沖出正負零、進入地上施工階段以來,廣州先後遭遇4次颱風侵襲和多次連續降雨,嚴重影響了項目建設的正常進展。面對惡劣的外部環境和工期節點的雙重壓力,中交四航局項目負責人堅定表示:“珠江村項目作為改善型民生工程,承載著村民迫切的回遷願望,我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盼,必須全力以赴,確保每個節點的順利達成!”項目團隊迎難而上,在快速建造中採用“空間換時間”的原則進行工序穿插,充分利用工作面,及時開展穿插施工,有效縮短工期。同時,通過均衡配置勞動力等資源,有序進行流水施工,實行扁平化施工管理,有力保障了7號、8號地塊主體結構封頂這一重大節點的按時、保質完成。


安全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面對現場特種設備繁多、工序穿插施工等所帶來的施工安全風險高、管控難度大等挑戰,項目全面推行網格化安全管理,將責任層層壓實至每一位人員;常態化開展管理人員、班組長及作業人員三級安全培訓,持續提升全員安全意識;同時將技術優化與智能建造相結合,從源頭降低作業風險。


在嚴格抓好日常安全管理的基礎上,項目堅持策劃先行、風險前置,持續推進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讓現場施工“有章可循”。項目首創並全面實施標準層文明施工標準,將文明施工從將“現場改善”理念融入管理全過程,從環境維持、材料節約、防護標準化三個方面入手,不僅確保現場施工不留任何盲區空洞,更進一步促進全員養成良好的管理習慣和工作習慣。在建設過程中,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創新採用“前期可周轉模組化定型化防護+後期預埋鋼筋防護”模式,實現全週期動態安全管控,為項目安全生產保駕護航。截至目前,項目安全管理體系運行正常,安全環保形勢整體平穩、可控,已持續安全生產710餘天。


當“好房子”理念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安全、舒適、綠色、智慧”成為行業核心標準,這不僅指引著建設行業轉型發展的核心方向,更定義了高質量發展的主賽道。面對行業變化,中交四航局始終初心不改,將“品質四航”寫進企業文化理念裏,用品質匠心打造房建標杆項目。


為持續提升施工效率和建造品質,全力打造高品質宜居社區,中交四航局項目總工程師提出了施工的新思路:“我們可以在現場建設引入智能化技術,借助新科技為項目建設注入新動力!”經過全面考察,現場建設迎來了一批“新同事”,它們包括了實測實量機器人、室內裝修機器人、外牆噴塗機器人和建築清掃機器人。隨著“新同事”們陸續上崗,不僅有效降低了人為誤差,還顯著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整體工效,實現了效率與品質的雙重提升,為打造匠心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交四航局黃埔珠江村舊村改造項目是黃埔區城市發展和品質提升的重點民生工程,隨著首開複建區7號、8號地塊的全面封頂,項目建設已順利進入下一階段。首開複建區建成後,珠江村人居環境將得到全面改善,村集體和村民生活水準也將得到全面提升,村民將切實享受到城市發展的紅利。接下來,項目團隊將全力以赴,秉持高目標引領,勇於攻堅克難,敢於突破創新,確保後續的裝飾裝修和機電安裝工作高質量、高效率地按期完成,奮力打造城市更新項目標杆,兌現民生承諾,為廣州的高質量發展建設注入前進力量。